“一江春水”和“八千里路”的启示
电影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和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,聚焦抗战中的风云儿女和命运浮沉,既延续了上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洞察社会的传统,又融合了对战争及人性的深刻反思,因其人文关怀和艺术成就,至今仍被视作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代表。
电影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和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,聚焦抗战中的风云儿女和命运浮沉,既延续了上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洞察社会的传统,又融合了对战争及人性的深刻反思,因其人文关怀和艺术成就,至今仍被视作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代表。
抗战胜利后,周恩来提出要在上海建立电影制片机构作为党的文艺阵地,史东山等进步人士于是成立联华影艺社,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便是其第一批拍摄的影片。该片以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四、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,史东山曾有过类似经历,他对抗战胜利后社会出现的种种黑暗现象感到悲伤,决
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伊始,便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,战火在中国大地蔓延,中国电影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民族的命运、社会现实的改造,以“一寸胶片、一粒炮弹”的决心,在银幕上倾注“电影抗战”的家国情怀。正是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电影创造出一大批饱含民族
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伊始,便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,战火在中国大地蔓延,中国电影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民族的命运、社会现实的改造,以“一寸胶片、一粒炮弹”的决心,在银幕上倾注“电影抗战”的家国情怀。正是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电影创造出一大批饱含民族
2025年,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取得全球电影票房榜第五的佳绩,这是中国电影厚积薄发的象征,中国现已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,给世界电影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中国历史上已经产生了“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,留下了浩如烟海的
《八百壮士》:这部由田汉执笔编剧,桑弧、史东山联合执导的经典之作,以1937年淞沪会战为历史背景,生动刻画了谢晋元带领“八百壮士”坚守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。影片通过极具张力的战争场面与细腻的人物塑造,将中国军人在绝境中浴血奋战、誓与国土共存亡的民族气节展现得淋漓